从微软WHQL认证服务所引发的思考
在中国,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和独立硬件供应商(IHV)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常常会遇上这样的瓶颈,就是缺乏快速、有效的渠道为新产品申请国际标准认证,以获取市场准入条件,比如微软的WHQL认证(Windows Hardware Quality Labs,Windows硬件设备质量认证)。万事俱备,但“东风”就是不来,于是干着急间先手尽失,国外竞争对手悄然赶上,已然赚的盆满钵满……国际标准化认证的渠道,已经成为中国OEM和IHV走出独立、封闭式开发环境,向国际接轨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通过Windows硬件设备质量认证:硬件企业竞争力新法则
面对这一难题,Windows硬件设备质量认证走入了OEM和IHV们的视野。
什么是Windows硬件设备质量认证?简单来说,这是一个标准化的认证体系。通过Windows硬件设备质量认证的硬件制造商等于获得了微软Windows兼容性的认可,可以在产品和包装上使用“Designed for Windows”徽标,从而拥有了用户对Windows品牌认可的优势。而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获得WHQL认证实际上还是产品品牌化、标准化的过程,一旦认证成功,厂商便可获得国际市场的准入条件,为赢得更高的市场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Windows硬件设备质量认证,也意味着可以在微软的平台上获得更好的支持和为其用户提供更完善及时的服务:
– 可选择在微软全球Windows Catalog网站上列入其产品特点及信息(会在无形中扩大产品知名度–政府机关、企业的IT管理部门和教育院所在采购之前,常常会确保所购买的产品在这个列表之中);
– 该设备产品的驱动程序可获得数字签名认可(表示驱动程序已经得到了专业的安全认证),并可在日后通过Windows Update让用户随时获取最新更新的驱动程序;
– 可以随时访问微软联机崩溃分析(OCA)系统,分析用户提交到微软的设备出错数据,以改进驱动软件和目标设备,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但是,限于技术条件、开发环境、技术交流环境等各种因素制约,国内硬件厂商在获取WHQL认证的过程中,往往费尽周折,能通过最终认证的寥寥无几。
“授人以渔”
针这一状况,微软中国技术中心(CTC)为国内硬件厂商获得Windows硬件设备质量标准化认证提供一系列必要的服务,通过知识共享,将国际领先的科学技术引入产业链,与本地OEM、IHV们携手实现国产硬件与微软操作系统的无缝契合,同时,也开拓出一种与本土硬件企业合作的全新模式。
Windows硬件设备质量认证服务是CTC“知识共享模式”最直接的体现,堪称一次不设门槛的豪门盛宴,CTC围绕Windows平台,为中国硬件厂商提供获得WHQL认证前的一系列必要服务,如为他们提供测试设备,传输先进的测试方法、分享最佳实践,派技术专家与他们一起参与测试等等,从而为其产品进入国际标准体系、走向国际舞台、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CTC拥有齐全、一流的测试硬件,并拥有基于这些硬件设备搭建起的标准的压力测试、兼容性和协作性测试环境,以及对Windows平台性能和构造最具发言权的技术专家。这些独一无二的资源,都毫无保留的向硬件厂商开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微软的专家组,这些与微软总部产品组保持紧密联系的技术专家,在整个服务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硬件测试过程中,由于熟悉测试流程,他们总能精确指出所测硬件在技术、设计上的缺陷,第一时间提醒硬件厂商进行更正,并通过交流、培训与探讨过程,帮助硬件厂商了解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围绕Windows平台开发、测试软硬件的整套方法,如愿获取“点石成金的金手指”。
如今,Windows硬件设备质量认证服务已经赢得了合作伙伴的关注与认可。据CTC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CTC已经帮助二十多个本土硬件厂商完成了他们的硬件设备质量认证项目。
CTC的“绿色通道”
那么,目前有哪些硬件厂商由微软中国技术中心的“绿色通道”通过了国际标准认证呢?
联想集团服务器与存储产品部的项目技术负责人耿先生对此感触颇深:众所周知,目前90%强的中低端SCSI存储产品采用的都是Windows平台,为走向国际市场,特别是保证为2006年都灵冬奥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发出符合“奥运品质”的一流产品,联想将WHQL认证定位为联想三级研发体系和严格的研发流程之外,保证产品的开发品质的第三道“屏障”。
10月25日,联想的耿先生进驻CTC硬件合作实验室,开始了为联想SCSI磁盘阵列–SureSCSI310寻求微软认证的“CTC之旅”,由于合作默契,该项目进展的非常顺利。在CTC的帮助下,11月12日联想SureSCSI 310终于如愿通过了在微软美国总部进行的Designed for Windows 2003和Supported for Windows 2000双重认证,成为目前国内首款通过微软认证的存储产品,比原计划12月31日提早了50多天,从而提前跨入“国际门槛”,有机会让世界上更多用户了解联想的存储产品。(相关链接)
在测试过程中,给耿先生印象最深的 ,除CTC完备的测试设施外,还有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如为测试实验室提供专用电脑、电话和因特网接入等,让外来工程师犹如“在自己的公司一样”;而专业化的流程设计科学合理,没有任何的拖沓和遗漏,耿先生表示,“联想SureSCSI 310能够出乎意料的提前通过WHQL认证,是和CTC科学、人性化的测试环境,以及技术专家专业、严谨的工作态度分不开的。”
当然,CTC开放式的技术指导也给耿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对存储领域的技术非常熟悉,而微软的工程师对Windows2003操作系统的内部技术和WHQL的认证过程如数家珍,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候亮出‘点睛之笔’,我们之间是互补的,我们在测试过程中学到的这些方法,对今后围绕微软Windows平台开发更好的存储产品将会有着非常大的指导意义,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北京华虹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在最近自主开发USB Key的过程中,也积极向CTC求助。在CTC,华虹不但顺利完成了USB Key与PC的兼容性测试,还在CTC技术专家的帮助下完成了正式申请Windows徽标认证前的一系列准备,目前华虹USB Key已经率先在国内通过了WHQL测试,完成Designed for Windows XP LOGO申请,成为国内第一款通过微软的Windows徽标认证的USB Key产品。
从事数据安全与认证技术、智能卡及相关产品研究和开发的北京握奇数据系统有限公司,同样有过类似经历。这些CTC的合作伙伴都表示,“通过与CTC的合作,我们不但通过了测试,还掌握了一整套围绕Windows平台开发、测试产品的全新的方法,使我们的软、硬件设计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也为我们进入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
花开中国:CTC与中国信息产业共同成长
作为微软在全世界建立的第一个运用微软最新技术与本地信息产业密切结合的技术机构, CTC承担的是微软赋予的特殊使命,其价值体现在对“知识共享,合作创新”的贯彻上,致力于与中国的信息产业共同成长。除针对硬件领域的WHQL认证服务之外,CTC还有针对软件厂商、系统集成商及信息安全管理的“知识共享服务平台”,这一系列完整的开发和服务体系,奠定了CTC“知识共享”模式的基础,从而使他们与国内用户和合作伙伴建立起长期、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关系,越来越多的本土软硬件企业正在借助与CTC的合作获得前所未有的机会。
回顾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张琪司长在去年CTC成立仪式上所做祝词,不难看出政府对CTC所寄予的厚望:“微软中国技术中心的成立,表明微软经过在中国的十多年发展后,对中国国情的理解和对中国文化的沟通有了跨越式的飞跃;表明微软将为中国的合作伙伴搭建一个走向国际市场的平台,为我国IT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提供捷径;表明微软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跨国IT企业,也能够在中国生根,也能够和中国的信息产业共同发展,取得双赢。她的成立,是微软履行对中国承诺的一个明证。”
事实上,CTC及其所代表的创新模式,正逐步生根、发芽,在中国的土地上开出繁花。同时,也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一条值得借鉴和思考的道路——站在国际标准的高度,才与国外的同行们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